证据科学杂投稿须知
《证据科学》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、中国政法大学主办、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承办的学术性刊物,由我国证据法学专家张保生教授担任主编。《证据科学》证据理论和实务为主题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。自2012年起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核心期刊(cssci)扩展版。
《证据科学》立足于证据法学、法庭科学、医事法学理论与实务领域,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宗旨,结合我国立法、司法实践,广泛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证据法学、法庭科学、医事法学以及相关边缘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、判例学说、研究成果,研究证据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法律问题,为我国证据科学、医疗纠纷诉讼立法和司法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根据,提升我国证据科学、医事法学的学术水准。因此,《证据科学》将主要刊登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理论研究、实务实证研究成果,注重前沿性、学术性、实用性,对热点问题、典型案例进行剖析;对现实热点问题将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。
《证据科学》目前设证据法学、证据科学、法庭科学3个板块,开辟专论/述评、学术前沿、学术研究、案例评介、实证研究、法官说法、学术争鸣、科学证据、域外法学、学位论文等栏目。每期根据来稿情况酌定栏目。来稿字数不限,是否采用完全取决于学术价值。
《证据科学》杂志论文注释体例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
法学类论文注释体例要求
一、一般规定
1. 采用页下脚注(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)。
2. 连续注码,注码序号格式为“1,2,3,……”。
3. 文中注码放标点符号后(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)。
4. 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,其姓名前加方括号注明国籍。
5. 作者注仅注明作者单位(不含院系)及职称或者职务。
6. 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。需要保留的致谢语请放在文末。
7. 非引用原文者,注释前加“参见”。
8. 非引自原始出处的,注释前加“转引自”。
9. 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,注释采用:“前引×,第×页。”或者“前引×。”两个注释相邻的,可采“同上”。外文脚注中,同上一条脚注,表注为:Id;前引**,标注为:Supra note **;外网网站信息,网址标注:Available Website: 最后访问日期:The Lasted Visited Date:
10. 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,只注明首页;相邻数页者,注为“第×页以下。”
11. 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。通常不要“第×版”、“修订版”等。
12. 引文出自杂志的,不要有“载”、“载于”等文字。
13. 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。未公开发表的,采“×××年印行”。
14. 尽量引用权威期刊、知名学者的文献,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。
15. 文中直接引用他人文献内容部分应当标注为楷体。
二、注释例
1. 著作类
1 顾肃:《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,第159页。
2. 论文类
2 王家福、刘海年、李步云:《论法制改革》,《法学研究》1989年第2期。
3. 文集、教材类
3 王人博:《宪政化中的儒家传统》,载高鸿钧主编:《清华法制论衡》(第3辑),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,第369页。
4 佟柔主编:《民法》,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,第123页。
4. 译作类
5 [美]布莱克:《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》,郭星华等译,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,第83页。
5. 报纸类
6 王启东:《法制与法治》,《法制日报》1989年3月2日。
6. 古籍类
7 《宋会要辑稿·食贷》(卷三)。
8 (清)沈家本:《沈寄簃先生遗书》(甲编),第43卷。
7. 辞书类
9 《辞海》,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,第932页。
8. 港台著作
10 戴炎辉:《中国法制史》,三民书局1966年版,第45页。
9.网络文献类
有纸质版本的正式出版文献,尽可能引用纸质版文献,一般不要不引用网络文献,确实需要引用时,按照以下格式:
9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. 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毒品犯罪. “最高人民法院网”,http://www.court.gov.cn/fabu-xiangqing-119891.html,发布日期:2018-09-19;最后访问日期:2019-03-20
10. 外文类
从该文种注释习惯。著作名使用斜体,实词首字母大写;期刊名称使用斜体,实词首字母大写。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。
科技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
科技论文的参考文献按GB 7714-2005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》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,仍照其本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。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。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,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相应正文。每篇参考文献的作者,1~3名全部列出,3名以上只列前3名,后加“,等”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。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,以《Index Medicus》中格式为准;中文期刊用全名。每条参考文献均著录起止页。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。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(阿拉伯数字标出)排列于文末。取源于Internet互联网上信息,应按照相应格式著录后,再著录网址。
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:
[1]刘鑫,常林,鲁涤,等. 10例椎弓峡部不连与外伤关系的分析[J].中国法医学杂志,1996,11(3):182-184
[2] Wenthold RJ, Zempel JM, Parkkal MH,et al.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GABA in the cochlear nuclear of the guinea pig[J]. Brain Research,1986, 380(1): 7-8
[3] Dombovy ML.外伤性脑损伤的康复[J]. 张海东译,法律与医学杂志,1997,4(3):143-144
[4]丛斌,常林. 法医法学[M]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09: 25-30
[5]杨德森.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[A]. 见:沈渔村主编.精神病学[M]. 2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1989:233-238
[6] Walker, RI, Porvaznik M, Association of bacteria and endotoxin with posttrauma events. In: Ninnemann JL,eds.Traumatic injury: infection and other immunologic se quelae[M]. 4th ed. Baltimore:University Park Press, 1983:1-15
[7] Cerritelli ME, Cheng N, Rosenberg AH, et al. Encapsidated comformation of bactc riophagc T7 DNA [EB/OL](1997-01-10)[2010-07-09]. ccll,1997, 91: 271~280. http://www.ccll.com/scarch.html
|